2024“全球化新逻辑与创新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5-22 发布人:fyy 点击数:1393
  

2024年5月18日-19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工商大学联合举办的“全球化新逻辑与创新”论坛在我校顺利举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茂国研究员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陈德球教授、《亚太管理学报》(APJM)主编魏立群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论坛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党委书记王铁栋教授主持。

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中国香港浸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学者以及知名企业高管,重点讨论了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如何推动全球化和创新,分享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设置了理论分享和高科技企业实地考察等环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陈德球教授对与会来宾表示诚挚欢迎,对《亚太管理学报》及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对外经贸大学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他表示创新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对外经贸大学商学院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商学院成立创新工程实验室、开设MBA创新创业班以及创新管理本科专业,旨在从多个层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院与行业始终保持紧密联系,深入商业案例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并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关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和创新方面的论文,不断推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国家战略。衷心希望各位嘉宾能在此次论坛中有所收获,并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亚太管理期刊》主编魏立群教授发表了会议致辞。她代表期刊向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魏教授提到,该期刊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立以来不断追求发展,已成为亚洲管理研究的领军期刊,致力于接收各种类型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并鼓励创新与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魏教授指出期刊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编辑团队成员来自世界各地,体现了期刊的全球化视野。她特别提到了即将推出的创新主题特刊,鼓励与会者积极投稿,也期待着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能够通过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5月18日上午,论坛邀请到了三位嘉宾进行主题演讲。

明尼苏达大学教授Zahra Shaker以What Does Not Kill You? How Will Deglobalization Influence Innovation?为主题发表演讲,讨论去全球化对创新的影响。他指出去全球化改写竞争力规则,重新定义企业优势,激励探索新创新路径。这一现象或推动战略转变,促进创新资源的新利用和价值发挥。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Minyuan Zhao探讨了全球专利诉讼问题,跨国公司需凸显案件价值遏制过度竞争。地缘政治紧张干扰司法判决,削弱权威,因此裁决公正性尤为重要,能消解政治干预顾虑,承担特殊价值。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Conrad杰出研究讲席教授Victor Cui在演讲中提出新全球化逻辑与创新重要性。地缘政治风险改变全球化格局,经济因素推动战略技术领域稳定秩序。全球化研究需深入企业合作、价值链及人力资源管理。需寻找新视角和方法,邀请企业参与,采用非市场策略,探索战略资源流动新范式。

随后,会议进入到论文工作坊环节,论文工作坊环节由《亚太管理期刊》(APJM)主编魏立群教授主持,九位来国内外高校的学者先后做了报告,上海财经大学王诗翔进行了When Normative Rationality and Economic Rationality Collide: The Adoption of Conduit Acquisition in Cross-Border Technology-Related Acquisitions主题报告,大连理工大学张晓飞以International R&D cooperation and firms‘breakthrough product innovation under a bifurcated world为主题报告,浙江大学谭子雁以Opportunity-threat perception and firm innovation in the decoupling of global value chains scenari An ambidextrous view为主题报告,清华大学赵毓璇以New globalization logic and the interaction of firmand country-level technology co-opetition的报告,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杨培培以Recalibrating S&T Collaboration under Decoupling -Evidence from Chinese ICT Firms为主题报告,南昌航空大学佘颖以The Effect of Techno-nationalism on China’s Aviation Industry Innovation: A Curse or a Blessing?为主题报告,中南大学宋娟以Adaptive Coupling in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 How Firms Foster Architectural and Component Innovations in Response to Adverse Shocks为主题报告,浙江工商大学厉婧以Research on the microcosmic mechanism of sustainable develop为主题报告,浙江大学郭艳婷Navigating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 under decoupling: Dynamic orchestration strategy and latecomers’ capability upgrading in complex product systems为主题报告。

5月19日上午是论坛主题演讲环节,共邀请到了四位嘉宾进行主题演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茂国研究员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行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的主题演讲,强调创新方法和工程学的重要性,介绍创新创业管理试验班的培养方案。他提出应当遵循行业和创新规律培养人才,开展创新项目实践课程。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副书记、院长伍建民以《从开放科学视角看中关村的创新生态》为题,深入剖析开放科学的内涵及其对创新生态的深远影响。北京开放科学的实践成果斐然,中关村的创新生态备受瞩目。他提到未来将持续推动开放科学与创新生态共融共生。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王鹏程教授在《拥抱新兴技术,推进转型创新》主题演讲中强调到技术革新带来的浪潮与机遇,并呼吁加强技术与日常生活融合,积极应对创新挑战,要通过构建技术生态系统,加强合作,拥抱变化,引领未来创新发展。

北京启航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马建平发表了《颠覆性创新与特异化创投——新形势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主题演讲,他提出颠覆性创新、模块化创业、特异化创投,以及做耐心资本的观点,并寄语大家做清醒的乐观主义者、冷静的长期主义者、坚定的价值主义者。

19日下午,与会代表分别赴北汽新能源、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中星动控有限公司进行参访。

北汽新能源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一体化绿色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备受瞩目。参访代表们在参观北汽新能源在纯电动乘用车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服务等业务后,深入了解了对极狐和北京汽车两大品牌的建设与发展,切实感受到其在推动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作为全球领先的农业机器人创新科技公司,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利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参访期间,代表们了解了该公司先进的无人驾驶农机、精准植保机器人等系列产品,以及其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创新实践,了解到其为推动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新动力。

中星动控专注于研发商业卫星的高质量、全自主电推进系统,拥有顶尖科研团队、强大科研实力和丰富行业经验,在航天推进系统领域拥有深厚的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代表们深入了解了中星动控的科研实力、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情况。双方就大数据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探讨了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

如今,创新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不仅为中国的投资者和公司,也为外国公司和组织带来机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将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人才和未来商业领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党委书记王铁栋教授作总结,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本次论坛紧扣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主题,重点探讨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如何驱动全球化和创新共享。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因素,创新不仅为中国企业、为投资者、也为外国企业和组织带来机遇。与会嘉宾经过两天的共同分享和交流更好的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

此次论坛为学术学者和行业专家提供了交流全球化和创新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商业专业知识的平台,汇聚杰出教授、学者、企业家,就创新如何迅速改变全球化和商业模式进行了精彩的互动交流,既具有学术深度,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为推动创新创业学术研究和产学研用案例开发贡献重要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