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介绍

 

姓名:杨震宁
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
系别: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系
职称: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办公电话:010-64493509,办公地点:宁远楼823
电子邮件:yangzhenning@uibe.edu.cn

教育背景: 2005年8月-2009年7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战略与政策系 管理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09.8-2011.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讲师、硕士生导师
2011.8-2014.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1.8-2013.1 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副教授、挂职副院长
2014.8-2016.1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8-2015.3 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企业战略与政策系 访问学者
2017.1-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9.9-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课程: 本科课程:商务数据分析、国际创业、商务调查与分析、商务预测原理、新生研讨课(中国企业的创新管理)
硕士课程:创新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咨询、创新创业理论前沿、管理定量方法
博士生课程:技术经济理论前沿
MBA/MPAcc:数据,模型与决策、商务预测、国际创业
EDP:数据、模型与决策,基于数据的战略决策,商业模式创新

研究领域: 创新与创业管理、战略管理、高技术战略联盟、创新网络

主要研究项目: [1] 2022年1月-2025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网络:过程模式、影响机制与平衡效应”(项目编号:72172035),项目主持人.
[2] 2020年3月-2023年3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研究:边界依赖、技术环境变迁与技术战略”(项目编号:20YJA630080),项目主持人.
[3] 2020年9月-2021年12月,国家商务部委托横向课题“中国外商投资存量情况报告”编制项目(项目编号:20HX186),项目主持人.
[4] 2020年1月-2023年12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惠园杰出青年学者资助项目“中国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基于‘竞合’关系与制度环境视角”(项目编号:19JQ02),项目主持人.
[5] 2020年3月-2023年3月,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在京IJVs控制权动态演进管理决策形成机制与多重效应研究”(项目编号:19GLB019),项目主持人.
[6] 2016年1月-2016年12月,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课题“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机制和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HX-05),项目主持人.
[7] 2014年8月-2017年10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我国高技术企业通过跨国技术战略联盟进行多维‘跨边界’学习与风险防御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BGL181),项目主持人.
[8] 2013年8月-2014年8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商业案例中心案例开发项目“中兴和华为的国际化研发平台建设案例研究(2013-05-01)”,项目主持人.
[9] 2012年3月-2014年12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不确定技术变革条件下的产业追赶机制研究:以中国(后发国家)的家电和汽车制造业为例”(项目编号:12YJC790235),项目主持人.
[10] 2013年3月-2013年5月,主持国家科技部委托项目“北欧四国国家科技与创新政策发展报告”(项目编号:13HX044),项目主持人.
[11] 2011年8月-2011年12月,主持国家科技部委托项目“‘十二五’新时期中国‘科技走出去’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0GXS3K067),项目主持人.
[12] 2009年10月-2010年12月,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进教师科研启动项目“组织健康的理论维度:质化过程与量表验证”(项目编号:09QD16),项目主持人.
[13] 2013年3月-2016年12月,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责任,合法性与适应能力:国有企业提升长期绩效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2YJA630017),项目参研.
[14] 2012年1月-2014年12月,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企业二元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和影响效果研究”(项目编号:71102074),项目参研.
[15]2016年8月-2019年10月,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后整合路径与战略互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BGL022),项目参研.

主要学术兼职: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孵化与创新生态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市场调查与教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学会理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审专家
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员
“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财经研究”、“经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等期刊外审审稿人

出版专著:
[1] 邢小强,杨震宁. 新时代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
[2] 杨震宁. 组织健康的理论构建与捍卫机制研究. 2009年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爱墨瑞得(EMERALD)杰出博士研究管理类的高度赞扬奖(Highly Commended Awar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主要研究成果: [1] 杨震宁,侯一凡,李德辉,吴晨. 中国企业“双循环”中开放式创新网络的平衡效应:基于数字赋能与组织柔性的考察. 管理世界,2021年第10期:P139-160.
[2] Donghong Li, Zhenning Yang, Pengcheng Ma, Hang Chen. (2021).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among subsidiaries in a business group: their impacts 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 (SSCI Impacts Factor: 4.957, accepted, online)
[3] 杨震宁,侯一凡,吴若冰. 风险投资机构的网络嵌入位置、地位对风险投资阶段选择的影响——基于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实证研究. 研究与发展管理,2021年第5期:P122-135.
[4] 杨震宁,侯一凡,耿慧芳. 知识深度和广度、社会联结与企业高质量创新——来自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宏观质量研究,2021年第4期:P28-47.
[5] 杨震宁,吴晨. 规避技术战略联盟运行风险:自主合作还是政府扶持?. 科研管理,2021年第5期:P21-30.
[6] 吴晨,杨震宁. 企业边界依赖、吸收能力与创新:多案例研究. 技术经济,2021年第4期:P29-38.
[7] 杨震宁,侯一凡. 突发事件冲击、资源基础与企业创新——来自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证据. 珞珈管理评论,2020年第3期:P1-22.
[8] 陈晓易,王玉荣,杨震宁.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组织惰性与行业敏感度的调节作用. 技术经济,2020年第7期:P140-146.
[9] 袁文融,杨震宁. 主动还是被动:企业环保战略与绿色技术创新. 技术经济,2020年第7期:P27-34.
[10] 赵红,杨震宁. 资源知识属性、学习能力与IJVs控制权演进:跨案例研究. 科研管理,2020年第6期:P130-138.
[11] 杨震宁,赵红. 中国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制度环境、“竞合”关系与创新绩效. 管理世界,2020年第2期:P139-160.
[12] 李思瑞,杨震宁. 分红水平差异、股票交易活跃度与高技术企业创新——基于门限效应和调节效应的综合分析.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9年第6期:P1-12.
[13] 杨震宁,白春叶. 跨国技术战略联盟的信任、冲突与联盟稳定. 科研管理,2018年第7期:P34-42.
[14] 杨震宁,赵红,刘昕颖. 技术战略联盟的驱动力、合作优化与联盟稳定. 科学学研究,2018年第4期:P684-690.
[15] 耿慧芳,张杰,杨震宁. 国有企业创新绩效、市场环境变化与政策冲击. 技术经济,2018年第3期:P15-29.
[16] 李宗杰,王玉荣,杨震宁,余伟. 事件冲击力对高技术企业研发绩效的影响——以动态能力为调节变量.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年第1期:P28-34.
[17] 杨震宁,赵红,徐丽菁. 跨国技术战略联盟风险、合作障碍与稳定——跨案例研究. 经济管理,2017年第8期:P60-71.
[18] 赵红,杨震宁. 环境不确定性、研发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技术经济,2017年第8期:P9-17.
[19] 苏婧,李思瑞,杨震宁. “歧路亡羊”:政府采购、股票投资者关注与高技术企业创新——基于A股软件企业的实证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第5期:P37-48.
[20] 李德辉,范黎波,杨震宁. 企业网络嵌入可以高枕无忧吗—基于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的考察. 南开管理评论,2017年第2期:P67-82.
[21] 杨震宁,李东红,赵红. 跨国技术战略联盟“跨边界”立体学习模型研究.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年第11期:P83-100.
[22] 耿慧芳,张杰,杨震宁. 市场环境变迁和政府政策冲击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考虑企业竞争战略和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 技术经济,2016年第10期:P48-58.
[23] 杨震宁,李东红,曾丽华. 跨国技术战略联盟合作、动机与联盟稳定:跨案例研究. 经济管理,2016年第7期:P48-59.
[24] 吴剑峰,乔璐,杨震宁. 新兴市场企业的国际化水平、研发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P140-151.
[25] 杨震宁,吴剑峰,乔璐. 企业研发伙伴的多样性、政治嵌入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经济管理,2016年第1期:P51-61.
[26] Ma, Z., Yu, M., Zhou, J., Gao, C., Yang, Z. (2015).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of product innov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5(5):P172-184.
[27] F. Warren McFarlan, Donghong Li, Zhenning Yang. Bluestar’s Acquisition Addiseo.2014年11月30日,收录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库(Harvard Business Publishing).
[28] 杨震宁,范黎波,曾丽华. 跨国技术战略联盟合作,战略动机与联盟稳定. 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8期:P1161-1173.
[29] 杨震宁,李东红,王玉荣. 科技园的“温床效应”与“围城效应”对创新的影响研究. 科研管理,2015年第1期:P34-42.
[30] 杨震宁,李德辉,张皓博. 嵌入科技园的研发中心资源需求定位与差异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第6期:P69-80.
[31] 吴剑峰,杨震宁,邱永辉. 国际研发合作的地域广度、资源禀赋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管理学报,2015年第10期:P1487-1495.
[32] 吴剑峰,杨震宁. 政府补贴、两权分离与企业技术创新. 科研管理,2014年第12期:P54-61.
[33] 范黎波,周英超,杨震宁. “中国式婚姻”:成长型企业的“赘婿式”并购与跨国公司的“教练型”治理案例研究. 管理世界,2014年第12期:P145-159.
[34] 杨震宁,范黎波,李东红. 是“腾龙换鸟”还是做“隐形冠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路径多案例研究. 经济管理,2014年第11期:P68-80.
[35] 杨震宁,李东红,李德辉. 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追赶机制:跨案例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第10期:P51-63.
[36] 杨震宁,董怡,张皓博. 科技园功能定位与资源供给差异关联性的案例比较研究. 科学决策,2014年第9期:P1-16.
[37] 王玉荣,聂春红,杨震宁,张皓博. 创新信息和市场导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第8期:P57-68.
[38] 杨震宁,李德辉. “新组织”和“小组织”困境:基于组织健康免疫捍卫机制的研究. 经济管理,2014年第4期:P59-72. (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14年第6期全文转载:P11-24.)
[39] 杨震宁,李东红,范黎波. 身陷“盘丝洞”:社会网络关系嵌入过度影响了创业过程吗?管理世界,2013年第12期:P101-116.(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P79-98.)
[40] 杨震宁,李东红,马振中. 关系资本,锁定效应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 科研管理,2013年第11期:P42-52.
[41] 杨震宁,李晶晶. 技术战略联盟间知识转移,技术成果保护与创新. 科研管理,2013年第8期:P17-26.
[42] 杨震宁,李东红,陈丽. 不确定技术变革条件下中国制造业产业追赶机制研究. 财经研究,2013年第3期:P132-144.
[43] 段鸿斌,杨震宁. 中国“科技走出去”战略的领域选择与模式建构. 改革,2013年第6期:P101-109.
[44] 赵红,杨震宁. “跨越式发展”的学术论争及其路径找寻. 改革,2013年第1期:P117-124.
[45] 杨震宁,陈昊. 中国科技园区政策、资源禀赋和招商服务的地理与功能差异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第10期:P80-88.
[46] 范黎波,杨震宁. 社会责任、合法性与企业适应性:“国有企业”获得长期绩效的途径. 东岳论丛,2012年第6期:P117-121.
[47] 李晶晶,杨震宁. 技术战略联盟,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一个跨案例研究. 科学学研究,2012年第5期:P696-704.
[48] Zhenzhong Ma, Zhenning Yang. Risk of margin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emerging Chinese multinationals. Nankai Business Review International, 2012(2): P52-64.
[49] 赵剑波,杨震宁,王以华. 政府的引导作用对于集群中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国内科技园区数据的实证研究. 科研管理,2012年第2期:P11-17.
[50] 杨震宁,吴杰. 不同功能分类科技园的资源供给差异研究. 科研管理,2011年第9期:P35-43.
[51] 王玉荣,杨震宁,李军. 竞争环境和技术战略对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科研管理,2011年第7期:P25-44.
[52] 杨震宁,李东红. 政府监管,鳗鱼效应与知识产权管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 中国管理科学,2010年第6期:P177-184.
[53] 范黎波,杨震宁. 新国际分工体系下跨国公司的战略演进与转型. 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P.64-P70.
[54] 杨震宁,李东红,王以华. 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动因、结构和趋势. 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第4期:P44-55.
[55] 杨震宁,贾怀勤.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与贸易扩张:互补还是替代?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第4期:P36-45.
[56] 杨震宁,李东红. 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行业竞争,嵌入集群的社会资本与技术战略选择. 财贸经济,2010年第6期:P98-105.
[57] 闵成基,杨震宁,王以华. 权力依附关系和关系嵌入对知识流入的影响:以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为例. 科学学研究,2010年第3期:P412-435.
[58] 王玉荣,杨震宁. 我国制造业的创新环境及其动力:475个企业样本. 改革,2010年第1期:P45-54.
[59] 赵剑波,杨震宁,王以华. 高新技术园区企业综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科学学研究,2009年第9期:P1329-P1334.
[60] 刘雯雯,杨震宁,王以华. 科技园区服务创新、企业入驻动机和企业绩效关系研究:一个整合模型. 科学学研究,2009年第5期:P783-P792.
[61] 刘雯雯,杨震宁,王以华. 科技园区差异性创新环境:地域要素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科学学研究,2009年第4期:P629-P638.
[62] 赵剑波,杨震宁,王以华. 领导的知识基础: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领导理论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第1期:P175-P180.
[63] 杨震宁,刘雯雯,王以华. 中国企业国际化中的边缘化风险与规避. 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10期:P86-P97.
[64] 杨震宁,吕萍,王以华. 科技园的创新环境对园内企业绩效的影响.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第7期:P102-P107.
[65] 杨震宁,吕萍,王以华. 积极的战略动机是否带来高绩效:科技园的环境调节效应. 科学学研究,2008年第5期:P979-P986.
[66] 杨震宁,王以华. 基于免疫的组织健康捍卫机制建构:一个案例. 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第5期:P102-P112.
[67] Myléne Hardy,杨震宁,王以华. 复杂性理论的启示:管理学研究需要多元化方法.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第4期:P11-P18;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企业管理研究,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P3-P10.
[68] 吕萍,杨震宁,王以华.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4期:P109-P116.
[69] 杨震宁. 改革:经济管理研究的科学希望. 改革,2008年第4期:P158-P159.
[70] 杨震宁,王以华. 国内外科技园的优势匹配及操作分工. 改革,2008年第2期:P93-P98.
[71] 杨震宁,吕萍,王以华. 企业入驻科技园的动机及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科学学研究,2008年第1期:P137-P144.
[72] Yang Zhenning, Liu Wenwen, Wang Yihua. A Systems Approach to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al Adaptation. IAMB2009: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Conference to be Held in the Ambassador Hotel, New Orleans, Louisiana (USA), on January 28-30, 2009.
[73] Yang Zhenning, Wang Yihua. Organizational Health: an Immunity-based Perspective. 2008 IFSAM the 9th World Management Conference,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n Organization Immunity Theory Symposium in Shanghai, China.

主要奖励:
[1] 邢小强,文君,杨震宁. “创业管理”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2021.
[2] 杨震宁,侯一凡. 逆全球化背景下的达伦特:从传统“ODM”向数字化贸易的战略转型. 2022年第三届清华大学“卓越开发者”案例大赛,三等奖,教学案例收录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案例库.
[3] 杨震宁,侯一凡. 小米“不小”:开放式创新网络扩张. 2021年第三届清华大学“卓越开发者”案例大赛,三等奖,教学案例收录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案例库.
[4] 杨震宁,吴晨. “与风共舞”:华农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和风投合作的战略共演. 2020年第二届清华大学“卓越开发者”案例大赛,三等奖,教学案例收录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案例库.
[5] 杨震宁,范黎波,李东红. 是“腾龙换鸟”还是做“隐形冠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路径多案例研究. 2015年12月,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国家商务部.
[6] 杨震宁,李东红,王以华. 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动因、结构和趋势. 2011年12月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国家商务部.
[7] 杨震宁. 我国制造业的创新环境及其动力:475个企业样本. 改革,2010年第1期:P45-54. 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评选的北京市第10届优秀统计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
[8] 杨震宁. 组织健康的理论构建与捍卫机制研究. 2009年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爱墨瑞得(EMERALD)杰出博士研究管理类的高度赞扬奖(Highly Commended Awar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9] 杨震宁,贾怀勤.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出口的实证研究. 2009年国家商务部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联合评选的全国商务统计论文一等奖.
[10] 李晶晶的硕士毕业论文(杨震宁指导)“技术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创新成果保护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被评为2011-2012年度校级优秀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11] “国际创业”课程获得2019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课程思政项目立项.
[12] 获得202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项目立项.
[13] 获得2020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项目立项.
[14] 获得2019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项目立项.
[15] 获得2020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在线课程“管理定量方法”建设立项.
[16] 2020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17] 201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18] 2013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科研标兵(论文)”称号.
[19] 201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 2012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本科教学新秀”称号.
[21] 201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