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中心的宗旨、定位、主要研究领域
宗旨:跟踪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沿问题和国家有关重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
定位:有国际影响的科研中心、高级人才培养中心、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中心
研究领域:中小企业发展与管理、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二、运作机制
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林汉川
研究中心设立中心主任一名,副主任1名,实行学术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
研究中心的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四个渠道:学校和学院资助、中心研究人员申请国家和省部级经费、与企业横向合作项目开发
研究中心人员不设立独立编制,一律实行聘任制,聘请校内和校外专家作为中心的研究人员
三、组织结构
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林汉川
中心主任:林汉川
表1 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研究方向 |
姓名 |
职称 |
中小企业发展与管理创新 |
林汉川 |
教授/博导 |
刘树林 |
教授/博导 |
牛雄鹰 |
副教授 |
马 俊 |
副教授 |
王 皓 |
讲师 |
寇文煜 |
教授 |
刘 园 |
教授/博导 |
黄晓玲 |
教授/博导 |
郭跃进 |
教授/博导 |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环境保护 |
夏友富 |
教授/博导 |
杨长春 |
教授/博导 |
郝旭光 |
教授 |
李自杰 |
副教授 |
王智慧 |
副教授 |
史世伟 |
教授 |
蓝庆新 |
教授 |
徐进亮 |
教授 |
冯德连 |
教授/博导 |
蔡 宁 |
教授/博导 |
胡定寰 |
副研究员 |
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与服务体系 |
王铁栋 |
副教授 |
杨宝峰 |
副教授 |
史燕萍 |
教授/博导 |
陆立军 |
教授 |
石静霞 |
教授 |
王国军 |
教授 |
夏敏仁 |
副教授 |
梅? 强 |
教授/博导 |
黄季锟 |
研究员/博导 |
孙明贵 |
教授 |
中心秘书长:史世伟 、寇文煜
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结构图
四、研究中心的主要贡献
1、创建学术研究和国内外合作平台
依据世界各国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制定的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每年举办1-2次全国性中小企业学术研讨会和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接收和安排国内外中小企业研究和学者到中心进行访问和交流,聘请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来本中心参加合作研究,成立全国高校中小企业研究的联合组织,协调本领域的全国性学术活动,建立面向国内外的中小企业图书资料与信息网络中心,建立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及其政策的数据库,使本中心成为全国中小企业研究的信息基地。
2、提高学校和学院国内外学术影响力
充分发挥本中心已形成的主动承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咨询建设,为其决策服务的特色,继续加强咨询为目的的研究内容和合作范围,除了向国家决策部门提供建议外,还将为各级政府部门,广大中小企业开展咨询服务,提高本中心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问题的综合研究与决策能力,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小企业研究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3、出版和发表系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1)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林汉川等《我国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5.3.48-58
林汉川等著:《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北京、辽宁、江苏、浙江、湖北、广东、云南问卷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2003.2.84-94。
林汉川著:《高技术开发区建设的理论思考》,《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4期。
Lin Hanchuan and Guan Hongxi (2006):Comparative Se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Es 1n differene Indastries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1 XXVII No.1 Spring ,P69-81;(ISSNO252-9203)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春季号。
Lin Hanchuan(1996):The Construction of New High-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s in China,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0.4 P28-35,(ISSN0252-9203)《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林汉川、管鸿禧:《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经济研究》2004.12.45-54。
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存在理论评述》,《经济学动态》,2000.4.75-79,
林汉川、魏中奇:《中小企业界定与评价》,《中国工业经济》,2000.7.12.-17,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林汉川、叶红雨:《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更需产权制度创新》,《中国工业经济》,2001.6.65-69。
林汉川、杨仕辉:《回应反倾销博弈模型与案例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4.4.13-20。
林汉川、陈宁:《构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思考》,《中国工业经济》,2006.6.30-37。
林汉川等:《安全管制、责任规制与煤矿企业安全行为》,《中国工业经济》,2008.6.17-24。
林汉川、魏中奇:《美、日、欧盟中小企业最新界定标准比较研究》,《管理世界》,2002.1.126-129.151。
林汉川等:《中国民营与国有上市公司中行业先锋企业比较研究》,《管理世界》2006.7.143-144
林汉川等:《环境绩效、企业责任与产品价值再造》,《管理世界》2007.5.155-157
林汉川、管鸿喜:《中小企业财务融资现状与对策探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2107-110。
林汉川、夏敏仁:《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三个模型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5.125-127。
林汉川、田东山《WTO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财贸经济》,2001.9.34-37。
林汉川、何杰:《法制、融资环境与中小企业竞争策略选择》,《财贸经济》,2004.10.39-42,82
林汉川、魏中奇:《日本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演变与启示》,《世界经济》2002.1.70-73。
林汉川、管鸿喜:《中小企业信息需求与服务问题探析》,《科研管理》,2002.3.41-46。
林汉川:《重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问题》,《宏观经济研究》,2002.3.48-52。
林汉川、田东山:《WTO与中小企业市场创新》,《经济管理》,2001.20.53-56。
林汉川、管鸿喜:《湖北、广东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剖析》,《改革》,2001.4.53-63。
林汉川、周晖:《试论我国中小企业的行业结构与行业定位》,《改革》,2003.4.33-44。
林汉川、管鸿喜《不同区域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研究》《改革》2005.3.83-91。
林汉川、田东山:《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及其突破探析》,《中国软科学》,2002.3.4-7。
林汉川:《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人民日报》,2002.4.28⑨。
林汉川、田东山:《WTO与中小企业政府支持体系》,《光明日报》,2002.1.15B②
林汉川:《论债转股的风险与防范》,光明日报2000年3月31日。
林汉川:《试论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优化》,光明日1997年6月7 日
林汉川等:《WTO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3.1-5
林汉川等:《论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的市场环境》,《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1.37-41
林汉川等:《论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4.10-13
林汉川等:《论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宏观经济管理》,2001.12.36-37
林汉川等:《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方式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1.56-61
林汉川等:《我国保税区的功能定位》,《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3.56-61
林汉川等:《组建国有控股公司应注意问题与配套改革》,《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9.1
Yu Huifen and Lin Hanchuan (2001):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 Orientation of SMEs in China, Asian Small Business Review, Vol.4 No. 1, Asia-Pacific Forum for Small Business, Soongsil University, Seoul, Korea. PP151-171.(ISBN1598-5296)
Lin Hanchuan and Yu Huifen (2002):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efining Standards for SMEs in the USA, the EU, Japan and Taiwan of P. R. C.,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Linkages, Networking and Clustering. The Asia-Pacific Forum for Small Business, Soongsil University, Seoul, Korea, and University Utara Malaysia, Kuala Lumpur, Malaysia, PP7-20.(ISBN983-2479-32-0)
Lin Hanchuan and Wangtao (2002): On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Barriers of Trade and Quality Standardization Strategy for Chinese SME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Linkages, Networking and Clustering. The Asia-Pacific Forum for Small Business, Soongsil University, Seoul, Korea, and University Utara Malaysia, Kuala Lumpur, Malaysia, PP220-243(ISBN983-2479-32-0)
Lin Hanchuan and Yu Hui fen(2002):Enlightenment for Chinain Seeeing the Detining Standards for SMEs, Asian Asian Small Business Review, Vo1.5No.1,P174-187(ISSN1598-5296)
(2) 近期出版的主要专著与教材
林汉川主编:《2005年北京市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报告》,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年版。
林汉川等著:《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林汉川主编:《2006年北京市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报告》,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年版
林汉川主编:《2007年北京市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报告》,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年版
林汉川等著:《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与实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林汉川主编:《企业信用评级理论与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林汉川主编:《WTO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林汉川等著:《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别比较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林汉川等著:《中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林汉川等著:《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林汉川、魏中奇主编:《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林汉川、魏中奇主编:《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林汉川、田东生著:《WTO与中小企业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林汉川著:《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探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林汉川主编:《国际经济惯例指南》,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
林汉川主编《中国中小企业创新与持续发展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林汉川主编《中小企业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林汉川主编《中小企业管理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林汉川主编《中小企业管理教程案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林汉川、邱红:《中小企业创业管理》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林汉川、邱红:《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林汉川、邱红:《中小企业运营与控制》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6项
已主持或完成10项国家级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级软科学基金项目1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01BJY05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02BJL0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与支持系统研究》(79930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国有控股公司组织与管理模式研究》(7957008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实证分析与多边比较研究》(7027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出版基金项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机制研究》(70124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保税区目标模式研究》(70241004)。
国家级软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政策和社会环境系统研究》(2005DGQ4B1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06BJY05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促进我国民间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70641026);
已主持或完成省部级项目6项
商务部项目《起草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条例》(2005年);
北京市社科基地重点项目《加快北京高科技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研究》(04BTDJG131);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有资本营运管理模型研究》(97JD630005);
湖北省“八五”社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中小企业管理》
教育部重大教改项目《国际化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获得省部级以上19项科研与教学奖励
《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北京、辽宁、江苏、浙江、湖北、广东、云南问卷调查报告》2007年获第12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我国不同行业与不同区域中小企业竟争力实证比较研究》(系列论文)2007年获武汉市政府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北京、辽宁、江苏、浙江、湖北、广东、云南问卷调查报告》2004年获北京市政府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小企业界定与评价》2003年获湖北省政府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WTO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2003年获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成果二等奖;
《WTO与中小企业发展》2002年获外经贸部优秀成果二等奖;
《高新技术开发区生长环境问题研究》2001年获湖北省政府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若干理论的思考》1998年获全国高校第二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美、日、欧盟等中小企业最新界定标准比较及其启示》2004年获安子介优秀成果三等奖;
《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报告2005》2005年获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成果三等奖;
《Comparative Se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Es 1n differene Indastries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1 XXVII No.1 Spring》2006年获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成果二等奖;
《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与实证研究》2008年获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优秀著作奖。
《中小企业管理》2007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
《中小企业管理》2007年获全国普通高校精品教材;
《中小企业管理》2006年获北京市精品课程;
《经济管理类博士生培养体制改革探索》2006年获全国第三届教学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公关策划学》1996年获财政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以国家项目为基础,推进经济管理类博士生培养体制改革》2005获北京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2001年获湖北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9项研究报告被政府有关部门所采用
研究报告《中小企业界定与评价》2002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采用;
研究报告《美、日、欧盟等国中小企业最新界定标准比较及其启示》,2002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采用,
研究报告《日本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演变与启示》,2002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采用;
研究报告《台湾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演变分析与启示》,2002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采用;
研究报告《WTO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2002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农业司、湖北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等部门采用;
研究报告《WTO与中小企业的发展》,2002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农业司、湖北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等部门采用;
系列报告《北京等七省市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与相应对策》的建议,被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北京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所采用。
研究报告《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报告2005》中关于加入WTO后过渡期和企业国际化现状、趋势与对策、北京市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问题、对策建议等内容,被北京市贸促会所采纳,并作为他们制定北京企业国际化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
该同志主持完成的研究报告《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报告2007》中对北京市新技术产出国际竞争力的评估与提升对策等建议,已被北京市商务局所采用,作为他们制定支持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学术活动
2000年以来我中心共承担3项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别是《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01BJY052)、《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02BJL026)、《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研究》(02BJY069),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别是重点项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与支持系统研究》(79930400)、一般项目《中国国有控股公司组织与管理模式研究》(79570088)、《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实证分析与多边比较研究》(70272006)、出版基金项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机制研究》(70124011)、应急项目《我国保税区目标模式研究》(70241004)等,为中心的学术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11月,中心与商务部贸发局合作举办首届“中小企业发展论坛”,对新世纪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做出展望,并结合“十一五”规划,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体系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2005年7月,中心承接了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公室委托的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条例》。该项目对于构建完整而有效的促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与实施措施,达到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国发经济快速增长与结构调整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005年1月,成功申报并获批准立项北京市社科重点项目:《加快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林汉川2005-2006)标志着我中心的科研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6年中心科研项目又取得新成绩,成功申报并获批准立项2两个国家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06BJY057)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促进我国民间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70641026)。
2007年,中心科研成果取得重大成绩:林汉川教授获得第十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和武汉市政府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林汉川教授主持的《中小企业管理》获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精品教材。
2008年,中心主任林汉川教授又获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优秀著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