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育英才——国际商学院召开会计学跨学科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学生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5-05-20 发布人:fyy 点击数:216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2025年4月24日下午,国际商学院在宁远楼529会议室召开首届会计学跨学科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学生座谈会。学院主管本科教学副院长王智慧、会计学系主任吴革、会计学系副主任刘慧龙、联合项目班主任曹强和刘润枫、院办副主任袁野、联合项目学生代表、教务员参加了会议。师生齐聚一堂,围绕跨学科人才培养展开深度对话,现场气氛热烈而务实。

跨学科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路径

座谈会由王智慧副院长主持。她指出,跨学科联合学士学位项目是国家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实践,旨在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兼具专业深度与跨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项目依托本院会计学专业的深厚底蕴,结合北京邮电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与金融科技领域的优势,为学生打造了一个跨学科的学习平台。学院将通过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学业动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学生视角:挑战与机遇并存

座谈会上,学生代表结合自身学习体验踊跃发言,分享了对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深刻感悟。

黄铄涵同学表示:“作为首届联培项目的学生,我们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挑战也意味着机遇。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隐藏着许多属于我们的‘礼物’。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作为复合型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任馨悦同学坦言:“跨学科学习确实带来了更沉重的课业负担,但我相信这能开拓更广阔的未来。作为项目的‘先锋兵’,我们有尝试创新的勇气,也有对未知领域的憧憬。”

徐周梓同学认为:“联合培养项目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课程设置巧妙融合了两校优势,扎实的会计学基础与大数据的结合,使我在商科思维中融入了金融科技的创新视角。”

丁泊文同学分享了他的独特体验:“学科交叉给我带来了思维上的突破。北邮的科技底蕴与我校会计学科的结合,让我在代码与财务报表间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课程设计既硬核又多元,虽然对自主规划能力要求较高,但学院和老师的支持让我们更有信心应对跨界挑战。”

李尚同学则从就业角度分析:“在AI时代,传统会计行业面临转型,而联合培养项目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两校课程的互补性不仅提升了我们的能力,也帮助我们构建了独特的学术壁垒,增强了未来的竞争力。”

宗盈汐同学讲:“加入这个项目,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机会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知识的交叉融合,学科的互联互通,能够让我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学科素养和学习品质更进一步;另一方面,知识的深度难度也有所加强,这也带给我更多的挑战。而在我面对困难,花费时间精力去解决的时候,满足感成就感也随之相伴。经此,我会不断发展成长,终会成为国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师生互动:共话人才培养优化

座谈会上,与会教师认真听取了学生的反馈,并就课程设置、学习支持、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计学系主任吴革教授表示,学院将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动态调整培养方案,确保跨学科教育既具前瞻性,又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展望未来:持续优化跨学科培养体系

本次座谈会不仅是一次师生间的坦诚对话,更是对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阶段性总结。未来,国际商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北京邮电大学的合作,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探索更多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机会,助力学生在数字经济时代脱颖而出。

跨学科融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培养未来领军人才的关键路径。国际商学院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持续优化联合培养模式,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关闭